“全国种粮售粮大户”陈金锁一家去年净收入超过110万元
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种粮售粮大户”的金坛农民陈金锁一家——
去年净收入超过110万元
本月17日,金坛区机插秧“插喷同步”除草技术现场会,在位于直溪镇西溪村的金锁农机专业合作社举行。这一稻田除草全程机械化技术,可减肥减药、节工省本。
新技术让金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103名社员大开眼界,也直接受益。而受益最大的,是合作社理事长陈金锁——别看他今年已62岁,却一直是农机新技术推广的追随者。
金锁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国家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标准示范合作社。陈金锁是国家级荣誉获得者,2010年获农业部“全国粮食生产大户”表彰,2011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种粮售粮大户”。连续两年受到国家表彰,这在金坛区还是第一人。去年,他还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田越种越多
“今年天气暖和,小麦生育期提前了7-10天,现在已进入抽穗扬花期,也是防治赤霉病的关键期。”从场头转向田头,陈金锁边察看小麦长势边说,休耕的800亩每亩有240元补贴,其余650多亩种了小麦,估计亩产800斤以上。
30年前,30岁出头的陈金锁结束做小本生意的生涯,回到村里种田。一开始,只种了12亩水稻。他觉得效益还不错,就从流转村民的抛荒地开始,逐年扩大种植面积,增加到200多亩。那时不太讲究科学施肥、除草,他种的糯稻产量不高,价格又低,一连几年都没赚到钱。
这让陈金锁心里很着急。他向镇农服站求援,得到了农情资料和田头指导。接下来几年,种田效益大为好转,他种的田也增加到300多亩,一年净收入20多万元。
陈金锁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大户”那年,田已种到650亩。当年,每亩水稻净效益600元左右,加上小麦收益,每亩净利润超过900元,全年净收成超过了50万元。
田越种越精
随着直溪镇投入1200多万元实施的省级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交付,陈金锁的承包地继续增加。去年,他种植的面积已达1450多亩。尽管稻谷收购价有所下调,但全年净收入还是超过了110万元。
陈金锁说,田越种越多,关键是全程机械化给了他底气。
前几年,以他名字命名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先后投入500多万元购置农机和新建库房。
这几年,除了自家1450多亩田块作业,合作社还为社员和周边村庄农户代耕代插代收5000亩以上。
陈金锁说,种粮也有风险,最明显的是稻麦收割时遇到长时间阴雨天气,如果不及时烘干,就会发霉变质。有几年,他就是眼睁睁看着到手的粮食“全军覆没”的。为此,成立农机合作社后,他咬咬牙添置了8套烘干设备,不仅自己没了后顾之忧,也让许多社员种上了“放心田”。
田越种越甜
“去年选对了品种,为一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订单种植优质糯稻550亩。现在的优质糯稻,平均亩产达1500斤,不比普通粳稻产量低,价格却高出60多元一担,亩净收入超过1000元。”陈金锁说,今年已与企业达成订单种植糯稻面积700亩协议,其余也将选择优质粳稻品种育秧。
去年,陈金锁还尝试将原粮加工成大米后销售,每100斤稻谷可加工70斤左右大米,每斤卖到3元,附加值也一下高上去了。
“稻米自产自销,不仅能提高附加值,还能带动更多合作社社员。”陈金锁说,这几年合作社准备上稻米加工生产线,到时就能选择种植更好品种的水稻并尝试稻虾共作模式。
今年56岁的社员张锁国,听了陈金锁的设想后非常兴奋。他6年前加入合作社,把自家种的3亩多田流转给合作社,每年可拿到2500多元租金。农忙时,他就用电瓶车运送化肥、秧苗到田头,每天有150-180元工资;农闲季节,他在附近的工地上打工。这样算下来,一年收入有6万元左右。
长年在合作社开拖拉机、插秧机和收割机的李小强,每年收入则超过10万元。
让陈金锁高兴的是,他今年39岁的女婿唐留华,人肯吃苦,种粮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不仅承担了农机保养、维修任务,每年在选择水稻品种上也帮着做参谋,并思考如何提高粮食种植综合效益。
“粮价有高有低,但只要我们有信心,不愁种不好田。”陈金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