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三道处理,原本浑浊发黄的基坑水变得清澈透明,成为河道的补水水源。近日,南京建邺区在全市率先试点对施工工地的基坑水进行处理,将铁离子和氨氮处理达标后排放,通过雨水管道向河道补水,从而解决了基坑水向河道排放的污染问题。昨天,记者来到位于建邺区兴隆大街附近的G68地块施工工地,见到了这套处理工艺。

“这是基坑施工时产生的地下水,你看,颜色很浑浊。”施工现场,建设方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项目安全负责人唐建明指着一个地下水池说。这就是基坑水的蓄水池,基坑水是挖地基时冒出的地下水。该工地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每天产生的基坑水有1500—2000立方米,量非常大。

唐建明介绍,过去,施工基坑水是就地沉淀后直排,只可去除水中的泥沙等物质。在现场,记者看到,基坑水蓄水池上方有一个泵机,正在嗡嗡作业,泵机将基坑水抽出,输入到旁边一个约2米高的罐体。这样的罐体一共3个,对基坑水进行三道净化,最后一个罐体的出水,检测达标后排放。

负责该工地基坑水处理的是南京苏环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公司基坑施工污水治理项目经理卫勇说,这三道净化处理可以将基坑水中的铁离子和氨氮进行化学分解、过滤,处理后排出的水氨氮指标达到地表V类水标准。在现场,施工人员分别拿透明塑料瓶对未处理和处理后的基坑水采样,记者看到,未处理的基坑水是颜色发黄的浑浊泥水,而处理后的则是清澈透明,两者差别肉眼可见。

“前一段时间,有市民拨打12345热线反映,河道水体有时会发黄发红,怀疑遭到污染。”建邺区水务局局长张明浩介绍,氨氮指标是判定水质的第一标准,根据市民反映,环境和区水务部门对河道水质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施工基坑水直接排放,是造成水体变色的原因。

张明浩介绍,经过抽样检测,河西地区地下水氨氮普遍超标,超标率达80%以上。地表V类水氨氮含量为2毫克/升,而基坑水中氨氮含量高达6—10毫克/升,超标2—4倍。而河西地区在降水期间每天排放的基坑水可超1万吨,过去基坑水一直是直排,对河道水质造成的影响可想而知。在此情况下,建邺区决定在全市率先启动基坑水处理整改行动。该区在全国范围内招募了11家环保机构,分别对在建工地基坑水进行处理,最后取效果最好的一家,在全区进行施工。

据悉,目前建邺区涉及基坑水排放的23家工地中,已经有10家完成整改,下个月底前,所有涉排工地将全部安装基坑水处理装置。与此同时,建邺区还由环境、水务和第三方机构每天对工地排放的基坑水进行检测,确保设备正常运转。大量基坑水经过净化后,真正实现“变废为宝”,源源不断向河道补水,下一步,基坑水处理还将向全市工地推广。